田间管理用上遥感卫星技术 “作物云”数据采集准确率超95%
风吹麦浪,正值“三夏”生产。苏州高新区田野一派繁忙,田埂上的“新风景”引人注目——遥感精准测产点位实时监测,刷新田管速度;现代化农机具穿梭田间,助力小麦收割。高新区利用“作物云”管理平台,创新管理模式,以硬核科技护航“三夏”。
风吹麦浪,正值“三夏”生产。苏州高新区田野一派繁忙,田埂上的“新风景”引人注目——遥感精准测产点位实时监测,刷新田管速度;现代化农机具穿梭田间,助力小麦收割。高新区利用“作物云”管理平台,创新管理模式,以硬核科技护航“三夏”。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日前,上海市举办了2025年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培训班。来自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9个涉农区的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以及市属涉农企
目前,全省粮油作物春耕生产基本结束,各种作物均播(插)在丰产期,工作重心已转入田间管理阶段。从调度情况看总体苗情较好,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切实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促进农作物苗情转化升级,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2025年粮油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
为加快耐盐碱小麦品种攻关和示范推广,展示和研讨我国小麦耐盐碱育种联合攻关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近日在河北黄骅主办全国耐盐碱小麦品种攻关成果观摩会。
4 .优秀的科研成果:博士后A岗申请者需已发表SCI期刊研究性学术论文至少1篇(含接收);博士后B岗申请者需已发表PJ、CropJ等主流中科院1区期刊研究性学术论文至少1篇(含接收);博士后C岗申请者需已发表CNS重要子刊、MP、PC、PNAS等权威期刊研究性
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其荫蔽湿润的环境为多种经济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结合竹林的光照特点、土壤特性及市场需求,以下从传统作物、新兴品种和生态循环三个维度,系统分析适合竹林下种植的优质作物选择。一、传统林下经济作物的优化组合1. 药用植物黄金搭
智研咨询专家团队倾力打造的《2025-2031年中国作物秸秆肥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揭晓,自2023年出版以来,已连续畅销3年,成功成为企业了解和开拓市场,制定战略方向的得力参考资料。报告从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视角
• 优势:玉米是需肥量大的作物,能利用大蒜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养分。同时,玉米根系发达,可增加土壤通气性,其秸秆还田后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这场以“智能”为引擎的变革,正重塑农业这一最古老、最基础的产业。
不少蔬菜在种植的时候都忌讳重种,连续好几年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种相同的作物,就会发现,收获一年比一年少。
您有没有发现最近菜市场的菜价像坐了火箭?这时候要是家里有片菜园子,简直比开了印钞机还实在!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五月必种的六大王牌蔬菜,照着种准没错,秋后保管多得晒菜干都能累断腰!
气候变化引起了包括土壤盐分在内的许多非生物胁迫,对全球农业产生了重大挑战。耐盐性(SST)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遗传性状,在植物功能组织的各个层次上都有体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都严重依赖SST,植物育种者正试图设计和开发能够在高盐条件下生长的耐盐作物
粮油作物大面积提高单产的途径是合理增密,核心是水肥调控,关键是系统化推广水肥一体化。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粮食作物滴灌水肥一体化较传统生产方式大幅提高单产15%以上、节约用水40%以上、减少肥料投入30%以上,综合效益明显。
眼看着金黄的麦浪即将归仓,咱庄稼人最关心的就是:这茬地该种啥才能多挣钱?最近走访豫东多个村镇,发现不少精明老农已经悄悄改种这4样宝贝,亩收益普遍突破3000元,管理还特别省心!
我一再强调,你要懂你的土地,你要懂作物的特性。这,不难。用心就可。多做几次对比试验就可。再就是,有些事情你可以这样借助网络查询——比如我这里是贫A区贫C区,多看几条,得出一个准确判断。搞不准的,一个电话打到当地农科院或植保站,一般都可以答到权威答复。
最近这天气是越来越热了,眼瞅着小满节气都过了,你家菜园子安排上了没?可别不当回事儿!现在南北方大部分蔬菜都已经种得差不多了,但有些"娇气"的蔬菜,非得赶在5-6月这个节骨眼上种,晚了可真要耽误收成!今天就把老农民几十年摸索出来的种植经验分享给大家,看完赶紧行动
荔色渐浓小满来,一口甜香蜜入怀。5月21日,第六十八届系列作物解决方案会议之荔枝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培训会在广东东莞顺利召开。本次培训会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主办,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战略支持,东莞市康洁害虫防治有限公司、东莞市
①典型案例:水稻全程智慧种植模式;②典型案例:智慧大田社会化服务模式;③典型案例:棉花全程智慧种植模式;④典型案例:国产化植物工厂智慧种植模式;⑤典型案例:国产化连栋温室智慧种植模式;⑥典型案例:生产型智慧玻璃温室种植模式;⑦典型案例:生猪智慧养殖模式;⑧典型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株距和行距的设定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空间、光照条件以及田间管理效率。当株距为20厘米、行距为60厘米时,一亩地(约666.67平方米)能播种多少棵作物,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来确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周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收盘上涨,基准期约收高0.8%,创下近一周高点,因为市场担心暴雨可能损害全球头号豆粕出口国阿根廷的大豆作物,投机基金回补空单。